“捆绑”优势互补 “合伙”展现活力

6月起,《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条例》鼓励高校院所建立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和协同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转化服务机构,支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和研究开发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共同推动解决企业需求与技术成果对接难、转化难、产业化难的问题。如今,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成果转化上“各显神通”,其中,迈科技与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化工院”)的“捆绑”创新模式成绩喜人。

        资源“捆绑”共育企业“婴儿”

2016年11月,迈科技与化工院共建的合资平台――上海联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国内首家大型科研院所采用市场化机制运作的技术转移机构。半年来,平台已服务企业近50家,其中签约24项,参与运作技术项目产业化落地10余项。

化工院是一家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化工研究开发、工程应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化工行业知名的科研院所,与迈科技在“坚持科研发展与产业服务相结合,支持新型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理念上保持高度一致。合资平台作为项目运营方获取横向课题,享有资源整合力量与利益分配权,通过市场化手段的运作,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帮助化工院获得增值收益。

在对接成功的项目中,高效节能换热管项目唤醒了沉睡2年的技术;并通过迈科技对接3家意向企业,经过比较竞争,最终产业化落地。目前,新技术已在企业成功应用,换热效率提高8—10倍。

市科委创新服务处处长陈宏凯说:“这是一个典型的科研‘航母’跟提供智力服务的初创企业的合作,也是《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落实的成功案例。迈科技充分利用化工院的技术资源与研发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化工院像‘育婴室’,合作企业是‘婴儿’,而迈科技则是‘奶源’。”

        “合伙”盘活双方各自优势

迈科技自2015年正式成立起,就通过线上开放式平台对接线下企业实行一站式技术服务的一体化模式。其业务覆盖103个城市的4万余家企业,长期致力于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他们散布在世界各地,如“毛细血管”渗透进乡镇、企业等离需求最近的地方。

作为一家高度互联网化和市场化的技术对接平台,迈科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求技术需求促进化工院的项目推进与资源整合,实现了化工院技术与合作企业的良性互动,探索出了一条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新模式。通过技术“捆绑”,深度介入转化工程,为技术需方和供方提供全过程的系统服务,包括技术和市场调研评估、市场应用效果论证、传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等。
 
化工院副院长陈保华表示,“合伙”后,双方将盘活化工院的技术优势与迈科技的市场优势,实现技术、企业、平台三方的互利共赢。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政产学研用金介”7个环节缺一不可,迈科技作为“介”,在统筹与联合另外6个环节方面非常重要。

据介绍,根据《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上海今后将进一步鼓励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形成引导创业、培育试点、重点示范的梯度化政策支持路径;推广科技创新券政策工具,引导企业创新需求,培育科技服务市场,保障科技成果所有者和需求者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得到专业而有效的服务;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激励机制,探索技术经纪人梯度化培养与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zh_CNCN
滚动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