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有句名言:“永远不要让教授坐到谈判桌前”。因为技术一旦产生,其价值评估、技术转化、专利许可等一系列工作都具有极强的专业性,需要高水准的专业人士来完成。
在今天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之产业论坛上,从事科技服务业的各国专家从不同角度指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单靠技术发明人的热情还远远不够,目前更需要系统性的高水准科技服务来帮助技术顺利走向市场。发展专业化的知识产权服务中介机构,中国急需补上这块短板。
永远不要让教授坐到谈判桌前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在今年《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列第一。它研发出的一个免疫治疗药物卖出了140亿美元的高价。其首任所长理查德·勒那说:“我们的成果总能让人更感兴趣。”他首先把这归功于研究所强大的基础研究能力,“从零开始,我们往往会在一个项目上投入几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如此倾注原创,是为了在确保科学上领先的同时,也确保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因此,在研究所背后,一支强大的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专攻利益。
实际上,英美的许多著名高校都建有这样一个团队。同时,市场上还发展起了不少专注于做技术转移的公司。国际著名知识产权战略家、美国Perception Partners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巴里·布拉格尔说,谈到技术就一定会谈到知识产权,一般人们总认为那就是指专利,其实还包括技术秘密、有价值的数据、相关知识和技术解决方案,这些都能为专利“锦上添花”,在提升其价值的同时,让客户更容易接受。甚至连研究机构曾经的专利实施成功案例和声誉,以及当地的政策,都会影响专利转化。
美国道唯深技术转移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罗格·杰克逊也表示,在他多年的全球技术转移生涯中,了解被授权公司的创新能力和资源、市场参与度,甚至当地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和文化差异,都是他的必修课,“任何一个环节出纰漏,都可能影响最终的交易结果。”如果这些事情都让教授来做,显然太难为他们了。
补上短板,不能简单复制欧美做法
从数量上看,中国高校每年申请的专利总数高于斯坦福、麻省理工、牛津等英美高校,但我们的成果转化效率却远远低于他们。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纵刚列出了一组数据:中国高校每年申请专利数多达一两千件,但最终成功转化的不足5%,而欧美高校的专利授权比例高达25%至40%。
“这是因为英美高校往往有一支专业而强大的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纵刚说,英国牛津大学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一共92人,其中45人是博士,还有20多位硕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转移部门人数也都有几十人。而他们每年人均负责申请的专利数量只有2至5件。相比之下,国内不少高校专门负责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甚至只有区区2人。
能否简单复制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来中国呢?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专家尼尔斯·纽曼认为,各国知识生产和运营的方式不同,中国应该仔细调研分析自己的知识流转过程,然后针对实际问题,设计制度来加以解决。比如,在美国约70%的技术转移来自企业,主要由利润来推动,而且在国家层面并没有法律、法案来加以规范。因此,美国仅有8个州的知识产权工作开展得比较好,其他大部分州也还在探索中。他相信,中国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科技成果转化解决方案,来激发更大的创新能力。
(来源:文汇报 许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