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转移方面,经济与管理学院要如何切入?这个问题是同济经管学院一直在思考的。技术转移人才不仅仅要懂技术、懂管理,又要懂政策、懂金融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同济经管决定以MBA和MPA为切入口。2020年11月28日,同济大学与上海市科委签署《共同推进上海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合作协议》,正式开启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工作。同济大学也成为了全国首批20所试点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的试点名单其中之一。在协作框架下,同济大学经管学院开始探索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机制、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方面,同济大学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战略。
在2016年开始,同济经管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模式,即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培养模式,强调对学生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人格的培养。技术转移方向人才培养的开展,实际上也是基于同济经管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人才发展规律,科学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方面,同济经管创设了技术转移方向的MBA和MPA,MBA的同学懂行业和管理的知识,MPA的同学懂政策,同济经管把这两个项目的学生合班进行授课和实训。在上海市科委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这次学历教育的尝试做得非常踏实,也取得了好的成效。一是形成了学历教育体系,学生掌握技术转移技能;二是实现了可持续的机制,薪火相传,培养了这样一批老师和学生,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三是拓展一部分学生的职业发展路径。有部分同学对技术转移领域感兴趣,本身就是做技术转移相关工作提供科技服务的,但是有部分同学通过我们的培养对技术转移行业和技术经理人的职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
在实训方面,以2022年第一期的实践项目为例,同济经管技术转移班选取了三个方向不同的企业作为学员的实训基地,第一个是科技服务型公司;第二是一个还在孵化当中的项目,高温超导的重点实验室的项目;第三个是新材料科技公司,企业本身有材料技术储备,希望能够扩大市场。学员们们下沉到企业,和企业面对面沟通,了解企业的需求,服务企业。经过了第一期的沉淀,第二期的实训基地拓展了中国商飞等企业。此外,同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也帮忙联系了一家由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创立的公司——致慧医疗,为实训项目提供支持。在实训的过程中,各小组都达成了既定目标,有小组还得到了公司相应的奖励。
除了理论和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完成了很多其他的任务包括相关标准、文件的编制、技术经理社群的建立与运营,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项目,学员除了收获自身的成长,也给企业和社会做了贡献。
2023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印发《高质量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超过10万人;在各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相关机构内从业的职业技术经理人不少于1万人;全国建成人才培养基地超过50个,建成不少于300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顾问队伍。从整个创新链和创新生态的角度看,技术经纪人的培养固然重要,更关键的是缺乏高级的技术经理人,这对我们人才培养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是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和要求。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培养一批不仅仅懂技术转移管理、懂相关技术产业,还要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技术经理人,为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人才。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与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合作回顾: